百里画廊是以成彭高速、九高路为起点,经金彭东路、金彭西路、彭白路一直延伸到龙门山,长约60公里、面积超100平方公里的城市廊道。不仅连通了山与城、贯通城与乡,还囊括了彭州几乎所有的产业园区、景区景点和特色文化,未来将成为整个彭州的产业廊道、景观廊道、治理廊道、生态廊道和文化廊道。
丹景山镇地处湔江河谷生态旅游区“门户”,在百里画廊(丹景山段)中涉及山水景观段和市井活力段两大主题段,途经丹景山镇关口社区、石牛社区2个社区,全长4.6公里,涉及住户519户1500余人,共有商铺500余家。
围绕“人与景相融,城与产共兴”的目标,丹景山镇通过“共建、共治、共营”的治理模式,以百里画廊建设引领产业发展、提升乡村面貌、促进城乡融合,全面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咦,什么时候新开了这家丹溪小筑?古色古香,挺雅致的。”近日,路过彭白路丹景山段的游客留意到了路边的变化,是不是“新开”?老板说“不是”,“过去我们彭白路上这道门是关着的。这次重新装修后打开了。”
彭白路丹景山段位置“特殊”,是游客进山入城的交通要道,也是正在建设的百里画廊“人文段”和“河谷段”的连接通道。眼下,2.3公里的示范段氛围“热辣滚烫”。丹溪小筑、金龙青舍、曹卤鸡都在忙着提升“颜值”,为百里画廊“上色”添彩。
丹溪小筑有前后两个门脸,过去主门脸开向了闲适安静的花溪街,处于彭白路要道上的门脸却闲置不用,丹溪小筑负责人告诉彭妹妹:“因为彭白路车辆多,环境卫生不好,客人进店不便,所以干脆放弃了。”时隔多年,让其打开这扇门的“外因”正是如火如荼的百里画廊建设。
按照彭州百里画廊环境标识设计导则,丹景山镇将店招、店牌进行分类设计、规范整理,同时,补齐彭白路丹景山段环境杂乱、风貌陈旧、重型货车无序停放等突出短板弱项,增强彭白路丹景山段“美食廊道”“滨水廊道”“人文廊道”特色标签。
摩友江先生在湔江路骑车时发现,路边竟然多了一处景观和停车场。“以前这个位置很荒,都是杂草,路边也有很多违规停放的车辆,”江先生告诉彭妹妹,现在改造之后,不仅安全隐患降低了,骑车路上看见美景心情也非常好。
湔江路侧马鞍山节点提升项目位于丹景山镇石河村,对望文翁祠,是百里画廊交通要道上“天彭门”最佳观景处。“我们针对车辆乱停乱放情况,设置集中停车位,提高交通安全性,同时基于岩石坡面现状,模拟彭州山水肌理,增设人行步道与观景台,打造山地岩石花境,营造流动的山地岩石景观。”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湔江路侧马鞍山节点打造前后对比
丹景山镇充分发挥南北通衢、龙门咽喉、八方通达的独特地理优势,对准“交通+产业”“交通+旅游”方向,打造丹景山三绕互通节点主题服务区(货车司机暖心之家)、湔江路与S106 路交叉口路侧停车场等交通服务项目,展示湔江河谷门户形象。
丹景山三绕互通节点打造前后对比
“目前,示范段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舒适,充满活力的消费氛围正在形成。我们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群众参与、市场逻辑,充分动员群众‘唱主角’,从‘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共同擘画百里画廊丹景山段特色画卷。”丹景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丹景山镇依托“全国三大牡丹基地之一”金字招牌,整合当地“山、水、花、堰、茶”等自然资源、“文翁文化、镇国寺白塔”等历史文化资源、“东方瓷厂、法藏寺党员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打造彰显城市底蕴、民俗风采的文化长廊,将融合牡丹种植、生态旅游与文化体验,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乡村旅游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