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 是万物繁茂生长的时期 也正值水稻栽插的好时节 在彭州随处可见 田间一派繁忙景象
连日来,濛阳街道的稻农们抢抓农时,全力进行水稻栽插和稻田水肥管理等农事生产活动。
在濛阳街道白土河村,只见一台台高速插秧机在田间来回奔驰,伴随着“哒哒哒”的发动机声音,插秧机开过之处,一行行秧苗整齐地挺立在泥土中,行距整齐划一、密度适中。放眼望去,镜面般的稻田,阡陌交汇,绿油油的秧苗点缀着黄土,为农田“换新衣”,披上新“绿装”。
“眼下,彭州陆续开始插秧了,今年我们合作社接到的水稻机械插秧育苗面积大概有2万余亩,每天有十台左右插秧机作业,一天的作业量最多的时候能达到500亩左右,预计六月中旬栽插完成。”利翔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赵小云告诉彭妹妹,一台插秧机平均每天能完成近50余亩水田的插秧,与人工插秧相比,不仅能节省人工成本,还能有效提高插秧效率,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只需要15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一个田块的插秧作业了。”稻农刘大哥称赞道,“农机插秧效率快,节约人力成本,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户都选择机械化作业代替人工插秧,农业机械化是一条好路子!”
目前,彭州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90.89%,水稻综合机械化率达90%以上,农田排灌能力、农机作业能力和耕地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机器“哒哒哒”的工作音乐,是彭州保供大后方的底气,更是“保粮稳菜”核心功能的支撑,为助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彭州正孕育着新的期望,也将有新的无限风光。
目前,濛阳街道已形成5000亩全机械化水稻种植作业的示范区,大力推广优质高产的技术和全程机械化的生产,通过示范,力争带动更多地区实现水稻高产,为促进粮食的增产增收以及粮食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新品种、新机具、新技术的赋能下,彭州粮食种植取得良好效益。2024年,彭州计划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6.84万亩以上,其中水稻种植面积预计将达到33万余亩,粮食种植面积稳中有升;开展粮食单产提升行动,力争粮食产量25.86万吨,较2023年增加2100吨。
近年来,彭州认真贯彻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围绕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总目标,加快高稳产农田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步伐,不断提高粮食作物种植规模,有效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和效益,并实施了共计13.8万亩的8个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升改造项目,完善配套基础设施,连片种植粮食,打造高水平的万亩粮食产业高效生产示范区。
此外,今年入春以来,彭州市农业农村局早安排、早部署,积极帮助群众做好春耕生产技术指导,为全年丰产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依托科技进步更好服务水稻种植,彭州市联合利翔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成立了水稻联合集中育秧中心,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模式,开展了订单式水稻育秧工作,年水稻育秧5.5亿株,并依托四川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园区核心区常年种植推广水稻等新品种1500余亩。
“联合育秧主要引入了现代化育秧流水线作业,是推动水稻育秧迈入产业化、机械化,实现彭州水稻秧苗本土化的有益尝试。”集中育秧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彭妹妹,“与传统的人工育秧方式相比,联合育秧育出的秧苗质量好、重量轻、易携带、好插种且成活率高,大大提升育秧品质和效率。”
彭州作为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建设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川西平原600万亩“千斤粮万元钱”稻菜轮作产业带的核心地区,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彭州市将继续打造集现代化、机械化为一体的农业种植队伍,助推乡村振兴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业种植效率,加强农业种植人员综合素质锻炼,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到实处。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彭州发布 《联合育苗,农机插秧!助力彭州33万亩水稻满栽满插》[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