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9日 是第十七个“国际档案日” “筑梦现代化 奋斗兰台人” 档案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似乎神秘而遥远,但当我们需要它的时候又感觉和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千丝万缕。那么,什么是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一章第二条明确指出: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从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科技等方面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档案不仅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也是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 概括地讲,档案的作用就是“存史、资政、育人”,档案可以为政府或组织决策提供参考,档案还是人类社会各种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总之档案能在国家治理、公民权益保障、文化传承、经济发展乃至科技创新等方方面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彭州市档案馆前身是“彭县档案馆”,成立于1959年11月,经过65年的风雨历程,已从最初6间不足百平方米的房屋,扩建到如今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的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完善了档案库房、对外服务用房、技术用房等多个职能空间。 自建馆以来,彭州市档案馆按照党和国家在各个历史时期关于档案工作的要求,做了大量接收、征集工作,不断丰富馆藏。走进彭州市档案馆的档案库房,一排排整齐的档案密集架映入眼帘,海量的各类档案整整齐齐分类摆放。目前,馆藏档案已达10大类15万卷,资料九千多册,其中,特别珍贵的是馆藏有清代档案2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档案2600余卷。馆藏档案真实记录了百余年来党带领我们一路披荆斩棘,拼搏奋斗,取得的一个又一个斗争的胜利,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
档案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彭州市档案馆里的一卷卷档案 就像是时光的缩影 近年以来,彭州市档案馆立足自身职责,聚焦为民服务,主动实施了档案预约查询、延时服务、异地查询等服务方式,最大限度减少群众跑路。2023年共查阅利用10632人次,查阅利用9667卷次,其中,利用民生档案7696卷次,异地查阅280例,全国查阅利用平台30例。便利的查阅方式、高效快捷的查阅服务,得到了市民的好评。
近年来,彭州市档案馆依托丰富的馆藏档案资源,举全馆之力,实现了由档案“保管员”到档案“研究员”的转变,先后编撰出版《彭州记忆》《彭州抗美援朝老战士口述史》《彭州撤县建市30年图文纪实》等书籍,让更多的市民和读者更便捷地了解彭州可歌可泣的红色文化、轰轰烈烈的发展轨迹和可感可及的伟大成就。
如今,随着党的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档案工作的数字化转型也迫在眉睫,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实现从“纸间”到“指尖”的转变。2024年,彭州市档案局、彭州市档案馆通过不断地努力,成功入围四川省第二批“数字档案馆建设”试点单位(成都市仅三家单位入围),彭州市档案馆将于2026年底前全面完成“数字档案馆建设”。届时,全市的档案治理效能、档案资源建设质量、档案利用服务水平、档案安全保障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基本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广大市民查档用档将更加高效便捷,部分开放档案可以在手机上实现“指尖查询”!
“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 档案工作任重而道远! “筑梦现代化 奋斗兰台人” 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 我们将充分发挥 档案的特殊价值和作用, 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档案力量!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彭州发布 《“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彭州,这样干!》[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