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暑假
都是学生被诈骗的高峰期 防不胜防 给大家整理了几个经典案例 请各位家长带着孩子一起看看 避免落入犯罪分子的圈套
赠送游戏装备和皮肤通过屏幕共享泄露个人信息7月12日,小学生韩某(7岁)在一款热门手游中认识一网友,对方称可以送装备和皮肤,但需要添加韩某QQ好友并进行视频共享,韩某在奶奶手机上接受对方屏幕共享请求后,按照对方要求将奶奶银行卡绑定在支付宝上,屏幕共享期间韩某泄露了银行卡号、密码及短信验证码,对方使用该银行卡号绑定自己的数字钱包,将韩某奶奶银行卡上的2.9万元转入到此数字钱包中,让韩某奶奶蒙受巨大损失。 木马病毒伪装成“游戏兑换商城”近日,惠州9岁女童小吴在虚拟世界的社交活动中收到了一位角色的打招呼。在聊天中,小吴收到一张配文“游戏五周年,进群送好礼”的图片。小吴进入群聊后,一位“礼物姐姐”发来一张图片。图上各种各样的“礼物”让小吴动了心。“通过二维码发放礼物,长按识别即可。”“礼物姐姐”告知小吴游戏福利领取方式。
小吴通过识别二维码下载了一款名为“某游戏兑换商城”的软件,一步步输入领取福利页面要求的各类信息,点击确认。不料,页面却跳转至游戏提醒——“领取信息填写错误,即将冻结家长账户,如需解除,请尽快跟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半小时内未解除将扣款6万元,扣款失败将联系您当地公安部门,对您家长进行强制拘留,配合工作人员工作即可解除。”
该提醒中还附图带有警徽和“中国公安局”的系统图片,图片中“自助退款系统”“联系警察”和一栏“退款成功”的滚动提醒格外引人注目。 小吴截图询问“礼物姐姐”,未得到有效回答,她继续询问礼包什么时候才能发放。“刚刚广州市公安部门发来公告说,你的账户已被冻结。妹妹,你这边需要解除,还是后台直接给你提交呀?”“礼物姐姐”随即打来了语音通话,指引解除账户冻结。
过了2天,小吴依然没有等到“礼包”,吴爸爸却发现自己账户中少了4999元。在追问下,小吴道出领取礼包的经过。吴爸爸惊觉女儿受骗,便赶往公安机关报案,当地警方迅速着手侦查。
经广东荔湾警方研究分析,发现该团伙使用远程控制软件生成木马病毒软件安装包,该病毒伪装成“某游戏兑换商城”软件,诈骗分子通过话术引导事主安装病毒软件,随即指引事主操作手机,允许病毒软件相关权限,再远程控制事主的手机,秘密窃取事主钱财,至此形成“软件运维——引流诈骗——金额变现”的完整犯罪链条。
7月11日,荔湾警方展开收网行动,一举抓获陈某、张某等7名嫌疑人,捣毁犯罪窝点2个,扣押手机13部,查获用于作案的木马程序一批。初步查明该案涉案金额超10万元,受损失事主超20名。经调查取证,荔湾警方依法刑事拘留6人。目前,该案件仍在进一步办理当中。
经查,该案诈骗对象主要集中在未成年人群体。 骗子诱导7岁女童拿家长手机转账“你妈妈在不在旁边?你现在走去一个没有人的地方,我跟你说一下悄悄话好不好?”近日,广西南宁,骗子冒充游戏公司客服,以解除防沉迷模式为幌子,诱导7岁女童拿家长的手机扫码转账,进而实施诈骗。幸好孩子的妈妈及时发现,避免了损失。民警提醒: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上网情况,不向孩子透露支付密码,关闭免密支付等功能! 暑假期间 学生群体在家使用手机机会增多 诈骗分子经常利用“游戏”“明星” 吸引未成年人 那么,家长该如何避免 孩子遭遇电信网络诈骗?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平台 《受害者均为学生!多地警方紧急提醒》[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