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太宗“贞观之治”至唐玄宗“开元盛世”,社会处于欣欣向荣的上升阶段,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意象,盛行于唐代的文化艺术和日常生活之中。
当时的人们热衷于种花养草,追求高雅闲适的生活。每年春季,成都都要举办花会。天彭牡丹则是成都花会的重要内容。杜甫诗赞“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天彭牡丹作为蜀中牡丹的代表,成为成都花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彭州丹景山景区,有12大牡丹观赏园区,栽培牡丹300余万株,品种300多个。每年,这里要举行天彭牡丹花会,它与“洛阳牡丹花会”“菏泽国际牡丹花会”并称为全国最大、最有影响的三大牡丹花会。
牡丹花开时节便成为了蜀人的“狂欢节”,举办牡丹花会、种牡丹、赏牡丹、唱牡丹、咏牡丹、绘牡丹等,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其它任何一种花卉,这成为了千百年来沿袭不断的风俗民情。
每到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舞者穿着牡丹式样的华服翩翩起舞、引吭高歌,蜀锦绣女在亭廊现场绣牡丹,画家现场画牡丹,各个诗书画院争相展出牡丹作品,诗人或诗歌爱好者成群结队在牡丹丛中采风,好不热闹!
除展销名贵牡丹花和举办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外,还有种植技术交流活动、土特产展销等。天彭牡丹花会,如今更是被评为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年四月左右,天彭牡丹缤纷怒放,红花如烈焰般艳丽、白花如雪花般圣洁……仿若人间仙境。繁茂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朵万朵硕大饱满的牡丹。多色的花瓣,在春光里飘摇;浓重的花香,在枝叶间流淌。
漫步在这雍容华贵、古色古香的牡丹园之中,抬眼间尽是牡丹与白墙黛瓦的融合,一丛牡丹、一座小桥、一潭清水,构成了清秀如画的灵动之美。
“不与百花争报春,春深时节始登陆”。当春满大地时,牡丹才绽放出她那甜美的笑靥。轻风过处,那成片的牡丹泛着鲜亮的波纹,一波儿赶着一波儿,像美人伴着悠扬愉悦的乐曲翩然起舞。
1000多年前,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在沉香亭赏牡丹,任翰林供奉的李白写下了咏美人和牡丹的名句“云想衣裳花想容”。究竟是美人美得连云彩都想要她的衣裳,牡丹花也想要她的容貌;还是美人的衣裳像云彩,美人的容貌像牡丹花般美丽。扑朔迷离,难分难辨,让人浮想联翩。
这个春天,彭州丹景山上的牡丹花幻化成“牡丹仙子”,解了李白留给世人的一道绝美谜题,成了一抹忘不掉的华美春光。
一朵花
可以替一座城市的气质发言
花事,万般烂漫
唯天彭牡丹,堪称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