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春事 春在茶中 春分过后,气候温和 成都平原雨水充沛,阳光明媚 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对爱喝茶的彭州人来说 春分也绝对是一个重要节点
春茶 有“雨前茶”“明前茶”的说法 其中“雨”指的是谷雨 “明”指的就是清明 春分的下一个节气 清明前的茶树一叶一芽 可谓茶中珍品 有“明前茶,贵如金”的美誉 而此时春分已过 品一口春茶 春天的滋味便清新起来
对于大多数农作物来说,农忙都是在夏秋两季,而茶却是从春天开始丰收。春茶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春的礼物。泡一杯清冽香甜的春茶,连眼睛都是香的。想了解彭州春茶的魅力,我们就得先了解“春茶”的来源。
在茶圣陆羽之前,品茶多以“食”为主的粗放式饮茶方式大行其道,直至陆羽倡导品饮风习后,品茶的方式才逐渐精细起来。宋代梅尧臣的诗句中提到“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事学春茶。”陆羽在所著的《茶经·三之造》开篇便提到采茶的时机:“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
翻开《茶经》,随处可见优美如诗的语句,比如描写春茶的浮沫,有“细轻者曰花,如枣花飘飘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
眼下,彭州茶园已青青,彭州的各个茶产区即将进入采摘旺季,采茶人忙着摘下柔嫩的新叶,赶制今年的头春茶。 白鹿白茶
白鹿白茶 生于天地之间 茶里藏河,茶中有山 位于白鹿镇的白茶村 东风柔软,土地温热 寂寂了一个冬天的茶树 齐刷刷地冒出了嫩绿的芽苞 在紧张的人类世界之外 大自然依旧规律地运行着
白茶素有 “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 陈年老白茶滋味醇厚饱满 是降火去燥的“良药” 而春季的当季白茶 香气清新鲜甜 便要用“毫香蜜韵”来形容
草木已随新岁好 冬芽豫占一年魁 白鹿白茶带着新绿,带着清香 带着诗情画意 早已成了每个爱茶人新一年的期待
一壶新制的白鹿春茶 就着精精巧巧的牡丹花饼 凭窗远眺,青翠山色 茶烟几缕,春光满眼
宝山红茶
阳光是万物的催化剂 龙门山的积雪融作春水 流淌过草木生长的角落 微风拂过 阵阵茶香和着青草的香气沁入心房 春来绿意生,天地皆滋长 春茶吸饱大地的芬芳 蓄足了龙门山水的灵气 人未饮,已是陶醉
头采即将到来
春寒料峭 龙门山镇宝山生态茶园的采茶人 往往天色微明 就得出没在茶树间 腰间斜挎一只小竹篾茶篓 手指翻飞不停 嫩芽初张 茶叶中的氨基酸格外丰富 这是产生“鲜甜”的最重要的物质 所以较之夏茶秋茶 春茶几无苦涩感
有人把茶叶比喻成复杂的“化学工厂” 绝不为过 因为一片茶叶里所包含的化学成分 多达500余种 春茶中果胶含量更高 它使茶汤更为醇厚、顺滑 在春日艳阳间 品味一杯宝山高山云雾的独特韵味 这让春日显得更加多彩了
宝山春茶随着沸水沉浮起落 慢慢舒展,荡漾出一片色彩时 人间春意仿佛落到了小小一杯中 茶也由此突破“味”的界限 进入到了形色的审美意趣中 桂花涌华山春茶
踏春喝茶 已从3000年厚重的历史迷雾之中 逐渐走入现代人的生活 成为必不可少的春天仪式感
郑板桥曾邀“一片青山入座” 在桂花镇 品茶可以请一座涌华山作陪 走进桂花镇涌华寺茶园 春天的气息弥漫在生机勃勃的茶园 这里栽种的素茶、花茶、苦丁茶 鲜美甘醇,即将如期而至
这里的茶树经过了一整个漫长的冬季 吸收到了足够的养分 此时采摘的第一茬芽尖 芽叶细嫩,色翠香幽 味醇形美,是茶中极品
在春日清晨 端一杯涌华山春茶 看鲜叶在杯中浮沉 感受自然界最真挚的美好
春茶甜润鲜爽 秋茶野韵苍劲 在彭州 春茶秋茶各有千秋滋味儿 但自古以来 中国人的生活始终与天地时序相应 此时是一阳初动、万物生发的季节 那就来彭州 尽情地品饮春茶 享受春天的恩赐吧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品鉴彭州 《一半入眼、一半入喉,彭州春茶,未饮已陶醉!》[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