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官网,为贯彻落实国家及我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作部署,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发挥绿色制造先进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近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组织开展了2023年度绿色制造梯度培育省级名单推荐遴选工作。 经申报单位自评价、市(州)经济和信息化局确认推荐、专家评审、征求省级相关部门意见和社会公示等程序,确定了2023年度绿色制造梯度培育省级名单。其中,四川彭州工业园区入选“绿色工业园区”,是此次成都市唯一一家入选的园区。 四川彭州工业园区始建于1992年,1998年经四川省计划委员会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06年纳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纳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海关总署会同各地区修正后的《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 园区现有规上企业115家,2023年实现产值188.07亿元,近3年新上规企业41家;高新技术企业82家,2023年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产值119.54亿元。 彭州是全国著名的商品药材种植基地,拥有川穹、黄连、三木药材等中药材种植面积14万亩,川穹产量占全国70%,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川穹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川穹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保护。 园区依托彭州市历史悠久的中医药文化、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良好的中医药制造产业基础和山水康养本底,形成涵盖中药材种植区、医药制造贸易区、中医药康养旅游区的“一城三区、三产联动”的发展格局,着力打造千亿级中医药产业集群。 通过“煤改气”“煤改电”,已全面实现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目前,正在大力推进虚拟电厂、光储充示范站、分布式光伏等项目建设,强化电力系统供需平衡调节能力,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组织园区中药加工企业开展药渣等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研究,例如:园区内企业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药渣综合利用于饲料的生产,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成都今麦郎面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开展燃气锅炉淘汰更新工作,配套建设低氮燃烧装置,降低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开展全自动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减少固废及生活废水的排放。 聚焦双湖科技园,加速打造产城融合场景。加快布局生产、生活配套设施,截至目前,汇通公园、中医药体验馆、孵化园二期、创新中心等重点项目已建成投用。 推动建成区提质升级。充分挖掘园区可利用资源,围绕存量要增量,盘活闲置低效用地,加大对非法入驻专业园区企业清退力度,通过协商收回、兼并重组等方式盘活四川塔基农业科技、彭州雅达生化、成都双虎实业等53宗闲置低效项目用地及空置厂房,盘活闲置用地达1997.98亩。 园区现有三座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规模合计30万m³/d。园区提倡绿色出行、低碳出行,已实现500米公交站点90%以上覆盖,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占比已达到95%。 园区围绕中医药研发、原材料生产、医药制造、医药贸易流通和大健康衍生品五大方面构建产业链条,以产业链构建循环链,促进资源在企业间、产业链上下游、产业链之间形成循环,目前已初步构建了原材料生产、医药制造产业链间的水资源流、物质资源流循环体系,园区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药渣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较高,产业链上下游关系较为紧密。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优化项目服务,创新项目服务管理流程,对项目建设全流程进行深度“扫描”,制定《建设项目全周期审批服务流程告知书》,配备专业咨询团队,对立项、用地、规划、施工和竣工验收等项目建设全周期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提供全程跟踪协调、咨询辅导、帮办代办服务,同时探索推行拿地即开工工作机制,极大地缩短了项目的启动时间。 园区成立了推进绿色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四川彭州工业园区绿色发展规划(2021-2025)》,对园区提出了坚持绿色发展,发展循环经济等要求。
近年来,园区积极开展绿色制造示范宣传推广,充分发挥标杆带动效应,引导园区企业绿色转型发展,鼓励企业持续开展绿色低碳升级改造,持续改进提升绿色制造水平,积极争创国家级绿色试点示范,助力彭派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彭州市经济科技和信息化局 《成都市唯一!四川彭州工业园区入选绿色工业园区》[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