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彭州山地摄影周即将盛大开启。15位来自国内外的顶级人文与自然地理摄影师参展,他们用镜头捕捉世界万象,以作品展现影像的多元魅力。此刻,让我们一同推开那扇通往自然摄影世界的大门,沉浸式领略其中的无限精彩。
《摄影的诺亚方舟》
吉勒斯·马丁(Gilles Martin,法国)
这些年,法国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吉勒斯·马丁(Gilles Martin)正在进行一个宏大而深入的项目——“摄影的诺亚方舟”,拍摄那些濒临灭绝的野生动植物。地域涵盖了包括六大洲的一百个国家。拍摄地点都是这些动物原产国的自然栖息地。
马丁的影像几乎涵盖了这个生动世界的所有美丽,但这些影像又超越了审美的范畴。这个伟大的项目希望通过摄影触动我们的知觉,并发出警报。 呼吁人类承担应有的责任。
吉勒斯·马丁(Gilles Martin),1956年出生,法国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影像艺术家。他的早年在法国都兰(Touraine)度过。他的父亲是一位都兰的水彩画家。就是在那里,马丁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兴趣,七岁时,他的祖父给了他第一台相机,马丁后来也学会了拍摄大自然。青少年时期,他就在维兰德里(法国中部地区Villandry)的森林里观察野生动物。马丁因为一本关于蜻蜓的书出名,之后决定全身心投入自然摄影中。马丁出版了十几本摄影书,包括《地球上的鸟类》、《地球上的蝴蝶》、《微距摄影》等。他的照片刊登在《地球》、《费加罗报》、《生命》、《国家地理》等各大杂志上。2015年,创办生物圈摄影图片社(Biospher pictures)。目前马丁从事建设L’Arche photographique网站的工作已有数年,L’Arche photographique里有很多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the IUCN)列为稀有或濒危物种的动物照片。
“我喜欢把拍照片比作抓蝴蝶。我小的时候非常喜欢抓蝴蝶,也收集过很多蝴蝶标本。抓拍一张照片跟捉一只蝴蝶差不多,时间非常短暂,每只蝴蝶都有自己一个特别美的故事,就像每张照片一样。”(阎雷)
在阎雷拍摄的这些蝴蝶标本图片中,尤其让人震撼的是每一张羽翅中所蕴藏的鳞次栉比的整齐,浓烈的色彩,大块的组合。蝴蝶的翅膀肌理纤毫毕现,形态各异:鸟类羽毛般的轻盈质感,高空航拍的农田般的几何美感,夜空中的星星般的璀璨光芒
阎雷(yaan Layma),法国著名摄影师。1962年生于法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拍摄中国。2003年在法国出版大型画册《中国》,6种文字全世界同步发行。2005年,由于在中法文化交流方面的突出贡献,阎雷被授予法国骑士勋章。2009年在法国出版大型画册《巴黎》。2011年,阎雷被“泊客中国”评选为“中国因你而美丽”11位“文化行者”之一。2015年在中国出版《昨天的中国》画册。2017年,浙江卫视为阎雷拍摄大型纪录片《爱上中国》。
当我们以历史和文明的眼光,打量这片洪荒大地时,我们深深的感受到,在隐寓了大自然对民族性格的培养与 塑造的同时,也隐寓了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教养。广袤的西部大地清晰的呈现出的历史和文明脉络,实现了 一 种特有的文化象征。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当怎样的从大自然中去找寻人类发展的启示,还是在文明社会中 去追寻大自然的存在呢?
“艺术与我们对艺术的鉴赏都依赖于我们所经验到的生活。”而大自然就是人类最好 的艺术和最好的生活形态,她培育和造就了我们的情操,给予我们丰富的色彩、美妙的音响、以及追逐幻想的 能力和创造的双手。让我们在西部辽阔的旷野中,去发现自然与文明的真谛,去寻找最真切的人性感受吧!
王建军,中国当代著名风光摄影家,全国首届十大青年摄影家获得者,中国金像奖获得者,哈苏摄影大师获得者,曾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专业委员会艺术委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2024年创立成都天府影像艺术中心,任艺术总监。多年来,专心致力于中国西部、美国西部风光、人文地理以及历史题材的拍摄和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而鲜明的摄影艺术风格。
王达军以四姑娘山为题材拍摄的风景作品,不仅仅停留于对这些景物表象层面的图像复制,更多的是对风景摄影的创新和思考。当代艺术的发展,为摄影提供了更大和更灵活的创作空间、发展潜力、广度和深度,也为风景摄影极大地拓展了自身的边界。
王达军,中国当代杰出摄影家。曾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主席以及四川画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等职务,现为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王达军自 1972 年开启摄影生涯以来,便扎根于青藏高原和巴蜀大地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王达军在其摄影生涯中屡获殊荣。1988 年,其作品《喜马拉雅之光》(组照)获第 15 届全国影展艺术风格奖。1990 年,《大地系列》(组照)荣获第 16 届全国影展金牌奖。1992 年和 2012 年,王达军两次荣获中国摄影金像奖。
“苍穹如砚,大地似宣。在横断山脉的褶皱深处,贡嘎山以7556米的巍峨身姿屹立云端,统领着二十九座皑皑雪峰,铸就青藏高原东缘永恒的王座。坐落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贡嘎山,因其雄踞蜀地的磅礴气象,被尊为蜀山之王。身为四川摄影人,我始终怀着炽热的使命——以镜头镌刻贡嘎群峰的雄浑气魄,让大美四川的壮丽在光影中永恒。
2025年3月15日是我航拍三十周年的纪念日。当人生长河中的坚持、探索与成长汇聚成潮,我在首届中国彭州山地摄影周的展场,用《贡嘎群山》系列剖白心迹:这些作品不仅承载着三十年深情的云端凝视,更凝结着对同行者无尽的敬意。那些钢铁羽翼般的直升机,是载我丈量苍穹的吉祥神鹰;技术精湛的飞行员以精准航迹编织光影,默默守护的机械师用扳手校准安全,目光如炬的领航员在电波中勾勒航线坐标。三十载春秋,正是无数双手托举着镜头穿越云雾,将赤诚与匠心熔铸在这片雪域群山。
此刻,龙门山的风掠过展览现场的每一帧影像,那些被海拔七千米劲风淬炼的银盐颗粒,正以最庄重的仪式向苍穹致意。谨以此展,献给所有在云海中为我护航的身影——你们的指纹,早已化作贡嘎群峰最温暖的等高线。”(田捷砚)
田捷砚,中国当代杰出摄影家。著名直升机航拍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1986年开始摄影,1995年开始航拍。自2002年起,先后在第20、21、22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上获金奖银奖等共计7个奖项。曾获中国摄影金像奖。2006 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称号。2024年被四川文联表彰为“四川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地球上的很多冰川正在逐渐衰退或者消失,为了永远留住圣洁的冰川映象,2009年,摄影家金平开启了拍摄冰川世界的漫漫征程。他先后11次深入喜马拉雅山区,登上多座高海拔七千米之上的雪山冰川,用20×24大画幅相机留下珍贵的影像记录。
金平,中国当代杰出摄影家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首届四川省摄影年度人物。四川省两届巴蜀文艺奖获得者。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摄影师奖、中国摄影金像奖、中国摄影金路奖、金熊猫艺术摄影奖获得者。2023天府文化年度人物。曾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录制专题纪录片《疯狂摄影师》上/下集。出版画册《印象·德格》、《天启》《濮秘》、《极致高度-时间的水》等原创影像画册。长期专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民俗人文题材拍摄,通过影像对传统进行溯源和深思。在世界各地举办个人影像展览数十次。
“对我来说,世间万物的原本模样是我拍照的灵感所在,黑与白之间的神秘影调是最伟大的诗。黑代表着神秘、未知、永恒的沉默;白代表了纯洁、超凡、无尽的可能。细细品味由黑转白的过程就会发现,即使至高无上的灵魂,也可以听命于你。色彩,可以记录喧闹的画面,唯有黑白才能捕获最真诚的感情。最重要的是遵从自己的内心,用影像呈现真实的内心世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郭际)
郭际,中国当代杰出摄影家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深圳企业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第十一届中国摄影金像奖、中国艺术摄影学会2016“金路奖”获得者。中国艺术摄影学会认定的“杰出摄影家”称号、佳能大篷车摄影讲师、索尼、富士签约摄影师,中央电视台CCTV-3《美丽瞬间》栏目专题人物、中央电视台CCTV-纪录频道专题纪录片《疯狂摄影师》之《飞跃死亡之湖》专题人物。出版有《天鹅诗篇》《随影而行》《黑白山河祭》等摄影作品集。
“1995年,当我站在珠峰脚下仰望璀璨的星空时,未曾想过这场朝圣会贯穿生命中最炽热的年华:我用了20年的时间徒步完成了全球14座8000米级高峰的拍摄。这是镌刻进我生命年轮的名字:珠穆朗玛、乔戈里、干城章嘉、洛子、马卡鲁、卓奥友、道拉吉里、马纳斯鲁、南迦帕尔巴特、安娜普纳、迦舒布鲁姆、布洛阿特、迦舒布鲁姆Il、希夏邦马。
我始终认为,在神圣而伟大的雪山面前任何人都没有值得骄傲的理由和资本。
山在那里,而我永远在仰望的路上!”(孙成毅)
孙成毅,中国当代杰出摄影家 ,深圳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深圳国际摄影周创办人、总策展人,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1995年起,分别在西藏、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的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山脉徒步探险。于2015年8月完成全球14座8000米级雪山的徒步拍摄项目。1997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阿里神韵》,2002年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举办个展《西藏风光》,2018开平市美术馆举办个展《仰望巅峰/孙成毅14座8000米高峰摄影展》,2023年肇庆美术馆举办个展《聆听大地——孙成毅摄影作品展览》。
在人类对极限的永恒追问中,喜马拉雅山脉始终是一座沉默的丰碑。它用冰川的棱角切割苍穹,以雪崩的轰鸣回应凡尘,将生命的渺小与自然的恢弘熔铸成一片永恒的「空气稀薄地带」。这组摄影作品,是向这片神秘之境跋涉的脚印,是冰镐叩击岩壁时迸发的星火,也是人类与绝对高度对话时震颤的灵魂回响。
这些影像拒绝廉价的壮美。褪色的氧气面罩、皲裂的高山靴底、被紫外线灼伤的皮肤纹理,共同编织出超越景观符号的生命史诗。在负三十度的暗夜里,星光与头灯交织的冷调光谱中,我们惊觉:所谓极限,不过是人类为自我认知划下的等高线;所谓巅峰,实为向内心深渊攀登时偶然触碰的天际。
龙江,中国当代杰出摄影家 ,自由摄影师。云南省登山运动协会会长,云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2009年出版摄影画册《天地无极》。2017年《群山之巅》在第七届大理国际影会获得国际摄影联盟主席大奖。2017年出版摄影画册《群山之巅》。2019年《绝命海拔》在第19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获评委会大奖。2020年获得中国第十三届摄影金像奖。2021年获第九届云南文学艺术奖特别荣誉奖。2021年在第九届大理国际影会获最佳摄影师奖。2023年作品《营救》在第十届大理国际影会获最佳作品奖。
拍摄山是高铭和深爱的一种记录足迹、感触世界的方式。在山的怀抱里,不论种族、肤色、宗教、性别、体能······这是一种包容的情怀,更是一种人类与自然的伟大对话。多年登山旅程中,从宝岛玉山到法国勃朗峰,再到阿根廷阿空加瓜山、北美德纳利峰……直到登上珠峰。除了享受攀登山峰的过程,也拍摄了无数壮丽宏伟的高山景象。
山究竟要他做什么?曾经隐约的感觉而今慢慢了解,山帮助他实现的是自我,突破身体、心理和外界的限制,完成心中更高的境界。人生常常是这样,很多你一直想做却没去做的事,往往旁人轻轻一推,就会变成事实。他比喻登山就像跑马拉松,到最后纵使体力已快虚脱,如果意志坚定,往往可以发挥人的潜力,撑到最后有所突破。
高铭和,中国台湾著名摄影师。台湾中原大学土木系毕业,美国摄影学会终身会员,现为自然人文摄影工作者,中国百岳摄影计划执行人。1970年开始在台湾登山摄影,1980年后开始在世界各地登山拍照。1991起在西藏进行《中国百岳摄影计划》的拍照工作。1992由北坡攀登珠穆朗玛峰,因天气恶劣于抵达八千米后撤退;1996年由南坡再次攀登珠峰,却于登顶成功下撤时遭遇暴风雪袭击而深受严重冻伤,复健休养前后一年,于1998再次重返西藏拍摄山峰照片直到2020年。2007 年获得中国户外年度金犀牛奖提名;2015年被评为国家地理杂志台湾探险家;2019年获中国户外风云奖;2020年获得中国年度摄影人物奖。
“不相信有绝望,不感觉到犹豫,像亡命的旅程,每天一样继续,这就是我的生活现状,也是我的终生梦想。”(陈业伟)
2007年,陈业伟以珠穆朗玛峰北坡为起点开始拍摄世界上14座8000米以上的雪山。迄今为止,陈业伟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位独立拍摄完成这14座高峰的摄影师。
陈业伟,中国当代杰出摄影家 ,自由摄影师。中国金犀牛最佳户外摄影师奖获得者,瑞士ALPA相机形象大使,小米手机首签摄影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签约摄影师。长期致力于风光拍摄,近百次进入西藏、数十次前往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拍摄,拍摄了上百万张照片,系统记录了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这两座世界最高山脉,保留了最珍贵的影像资料。出版著作有《因为山在那里》(中文简体版、海外版、英语版、意大利语版)、《西藏,永远之远》。
这组作品是摄影师安久用7年时间(从2017年至2023年)奔赴约 30 个国家、数百座城市记录天空的集锦。这里的一切影像与故事都来自于宇宙,也就是太阳、月亮、以及更遥远的星云、星系而来的。
我们不断地扑向这片头顶的熠熠星空,就像是镌刻在人类基因里的本能,在广袤宇宙中小小的“地球号”上,我们对宇宙与人类的起源和无形的未来不断思索。作品包含了深入极地、高原、荒野等地拍摄的星野、 深空、天象奇观等题材。
安久,女,自然地理与天文摄影师,天文科普自媒体人。致力于透过天文影像普及暗夜保护、星空与人类文明的连结。作品被收录于中国国家航天局、中国国家天文、央视、《人民日报》、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 英国BBC《Sky at Night》、美国航天局NASA APOD、美国国家地理等。2023年9月,作品《宇宙的烟火》获得年度星野组世界冠军。出版有摄影画册《星河画卷》。
格陵兰岛的雪山不仅是自然奇观,更与当地文化、建筑形成共生图景。雪山与峡湾为因纽特人提供了避风良港,错落的彩色木屋沿山而建、依海分布,既是因纽特人适应极寒环境的智慧结晶(鲜艳色彩在纯白冰雪中便于识别,木质结构抵御严寒),也承载着渔猎民族与殖民者、外来驻军等多方势力碰撞出的文化符号。雪山作为永恒背景,见证着传统因纽特文化的延续,以及在全球化发展、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速变化着的格陵兰岛。
储卫民,自由摄影师,网名“Thomas 看看世界”。2019国家地理摄影大赛全球总冠军获得者、2023世界新闻(荷赛)摄影奖获得者。2024年先后获得哈苏大师奖、第十五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在互联网上累计了超过500万粉丝。储卫民的摄影创作,主要关注变化中的当代风景,《火车看中国》《烂尾楼里的微光》《中国新塔》等多组作品在国内外媒体上获得了亿级的传播量。
冰岛(Iceland),这个从名字就给人无限想象的国度,不仅被冰川覆盖,还有极光、火山和苔原。丁亦然作为中国极地摄影师,持续的用影像记录冰岛,是为了让人们更加了解冰岛,喜欢冰岛。但因为冰岛的生活成本很高,丁亦然为了能够持续在冰岛拍摄,这些作品都是他带着粉丝捐赠的零下40度温标的睡袋,睡在车里拍摄的。冰岛火山拍摄,不仅仅是耐心的等待,还要掌握火山地质学,同时要经历几十公里的徒步才能近距离接近火山口。
丁亦然,极地摄影师,视频创作人,亦外之旅主理人,旅居冰岛。1991年出生于中国大连,凭借有温度的影像创作和对户外活动的热爱,他的工作将他带到了世界上许多遥远的地方,尤其被极地地区所吸引。主要作品:《冰岛》《寻找格陵兰》《芬兰的呼唤》《环球瞳画》等,在抖音平台收获较高播放量。其中,《冰岛》播放量达 8863.8 万,单集 50 分钟的冰岛纪录片网上播放量超 100 万 。2020 年获得 “Aerial Photography Awards 2020”(国际航拍摄影奖 Travel 组第一名)。
“契诃夫说:‘人应该知道在什么样的场合承认自己的渺小。在上帝的面前,在智慧面前,在美丽面前,在大自然面前……’
每年在南极数月的工作中,让我深切体会在大自然的面前我是如此的渺小与孤独。但当我置身于此,万千生灵却又消解了我的孤独。或许是一块上万年的黑冰漂浮在极地海洋上所折射出的日光,或许是一只帽带企鹅突然转身赠予我镜头的一次回眸,又或许是已然进入极昼时永不落的太阳照在我身上的一丝温暖。
南极,我把内心所触及的最敏感、最多情的那部分用镜头表达出来。这是何等的幸运……
这世界,没人能替我们自由,因为自由一直藏匿在我们的心里,拽在我们的手里。哪怕在仅有一次的人生里,都要活得炙热。抵达南极,不是终点,是人生新的起点。手握一束信仰,接受平凡的自我。每一次征途的尽头是什么,早已变得不重要。“(秋笔)
秋笔,女,人文摄影师,策展人,南北极极地探险队员&极地摄影师。除了每年数月在南北极从事探险、极地摄影师工作之外,秋笔逾十年持续前往国内外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拍摄科研环保等人文专题项目,包括环境保护、社区发展、农业/林业文化遗产保护、女性赋权、气候变化、传统文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儿童等议题。作为策展人,她在北京、昆明、香港、蒙特利尔等多个城市策划举办摄影展。她所摄照片在北京地铁一千多个点位展出。作品在《国家地理》、《中国国家地理》、《中国周刊》、《中国日报》、《中国摄影家》、《中国慈善家》等杂志发表。2022年她受邀参加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大会上以一位女性摄影师的视角阐述人文摄影师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如何连接科研机构、公益机构与公众,展示人文摄影的力量。2023-2024年期间与不同学者合作,围绕传统文化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出版三套专题摄影书籍。
15 位摄影师,15 种独特视角,从野生世界、高山征途到环球奇景,每一幅作品都饱含着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与敬畏。
2025 年 4 月 3 日至 4 月 10 日,中国彭州山地摄影周在彭州市 “龙兴集” 以及宝山村盛大举办 。这不仅是一场摄影作品的展示,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与震撼。无论你是摄影爱好者,还是热爱生活、追求美的人,都不应错过这场视觉盛宴。快来彭州山地摄影周,让我们一起在光影世界中遨游,探索未知,发现美好 !
整合编辑:饶晓璐
审核:黎晚晚
推荐阅读
彭派山水,魅力非凡。摄影盛宴,等你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