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湃之城   网上市民之家   遇见文物丨冬日向暖,来一场跨越千年的“围炉煮茶”
返回列表
查看: 316|回复: 0

遇见文物丨冬日向暖,来一场跨越千年的“围炉煮茶”

[复制链接]

19

主题

0

回帖

154

积分

正八品:国子监丞

积分
154
发表于 2022-12-26 11: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
f6fe1bd0d04592e895a3b5b2ebd5bf7a.jpeg

寒风起,炉火生
煮茶伴书眠,无事小神仙

8c8a317eda3dcf247bbbdac6be0abfe5.jpeg

冬已深,夜骤凉,你们最喜欢在这寒冷的冬季做些什么呢?

是围着暖暖的炉子吃一顿热腾腾的火锅,还是穿着厚厚的衣服去公园赏雪看梅,亦或是静静地待在暖和的屋子里,看书喝茶,自在逍遥...

05d3e1365ed00e42c0836cad0d1071bb.png

千百年间
品茗喝茶的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
在这个浪漫的冬日
让我们一起走进彭州市博物馆
来一场跨越千年的“围炉煮茶”吧!

ed0cebf432912e3864dd424a23a817fc.png




宋·黑釉斗笠瓷碗

宋代“点茶法”在点茶时会形成丰富的泡沫汤花,还有点茶高手能点出不同的花纹,被称为“茶百戏”。除了花纹,还有能在一盏茶汤花上点写出诗句的高手,这样富于变化的纹样远胜于今天的咖啡拉花。为呈现茶色及汤花,宋代茶器也十分讲究。宋徽宗著《大观茶论》中说:茶色白……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燠发茶采色也。

北宋晚期起,深色茶盏流行,尤其以黑釉盏为贵,又以兔毫般细密的白色斑纹为上品。建窑产的建盏,黑釉为底,烧制时釉色窑变形成不同的纹饰,容易衬托出茶汤的光彩色泽,大受欢迎。




明·白瓷杯

明清泡茶法不复繁琐,追求着茶本身的天然清香,重在欣赏沏泡过程的清省雅致,品味茶汤的醇厚绵长。明清喜爱用清浅的瓷器品饮茶汤,白瓷洁白如玉,可试茶色。

特别是明永乐朝烧制的白瓷,胎白而致密,釉面光润,具有“薄如纸,白如玉,声如韾,明如镜”的特点,时人称之为“甜白”。以“甜白”釉烧制的茶盏,造型稳重,雅致莹润,给人一种"甜"的感受。



清·紫砂壶

品茶用杯,泡茶用壶。自明代制壶大师供春开始,在紫砂壶上刻字开始流行。在紫砂壶上书画雕刻,则始于晚明而盛于清代嘉庆年间。文人参与制壶,携刻诗、书、画印于壶体的做法逐渐发展成为紫砂壶工艺中独特的装饰艺术



明·陶火盆

该火盆为陶制,由内外两盆构成,外盆壁通施黑釉,釉色明亮。外盆圆唇外侈,平折沿,腰部内收,下腹外鼓,带雕花座足。内盆方唇直口,未施釉彩。外盆口径26厘米,足径26.8厘米,高8.2厘米,内盆口沿有残缺。

透过这件陶火盆,依稀可以看见,曾经寒冷的明代冬日,火盆的主人在内盆中放上烧红的炭火,家人围坐在火盆边,温上一壶酒,沏上一盏茶,闲话家常,温馨自在




明·陶三足炉

口径14.7厘米,底径14厘米,通高21.7厘米。侧面开门洞,可为进火口,上可置物烘烤,亦适合煮茶温酒、烧烤闲谈。它出土自彭州的明代崇宁王墓。虽是以模型随葬,形制亦来源于实物,也可以窥见明代宗室日常生活的一景

为自己沏一杯冬日暖茶在袅袅上扬的水雾中感受跨越古今的这份闲适与惬意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收藏:0 | 帖子: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