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起,以成都彭州天空之眼无人机试验基地(简称“天空之眼”)为载体,彭州逐渐吸引了一批无人机企业前来开展研发测试业务。天空之眼作为“国字号”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如今又有了“新动作”——今年4月,湔江实验室在彭州天空之眼启动,标志着全国首个无人机公共平台在成都落地。
据了解,湔江实验室是全国首个无人机适航公共服务平台,将围绕资源整合和生产服务,打造一个共建、共享、共用的无人机公共平台。在助力成都低空经济“高飞”进程中,湔江实验室将发挥什么作用?日前,彭妹妹专门去了趟湔江实验室,一探其究竟。
从平坝到高山、从山林到湖泊,湔江实验室的所在地——天空之眼,目前共有8个试飞场地、14大测试场景,分布于不同区域与高度,可供上百架次无人机起降。
在天空之眼,彭妹妹看见一批来自四川省内外的无人机企业在此开展试飞,有的无人机空载飞行,测试飞机性能;有的无人机则搭载不同的载荷,承担信号传输、水污染环境测试、河道巡检测试、探磁、探矿测试等科研任务……
“目前如果要企业自己去完成无人机适航认证,流程比较慢,难度也较大。湔江实验室作为一个适航认证的高效平台,有利于适航认证通过。”天空之眼相关负责人介绍道,目前无人机的适航认证处于“一机一策”的状态,就如同每位驾驶员开车需要考取驾照,但每款无人机都有不同的适航验证标准,好比为每辆车定制考试规则,这种“一机一策”的方式不仅耗时长,也难以形成统一的安全基准。湔江实验室作为一个适航认证的高效平台,能够补足目前行业体系短板,有利于适航认证通过。
湔江实验室于今年4月正式启动,据天空之眼相关负责人介绍,实验室将发挥天空之眼无人机试验基地企业和科研机构集聚的优势,联合多家单位共建、共享、共用,协助民航局促进无人机适航能力建设、标准体系探索,同时进行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探索研究。
“我们建设湔江实验室,首先将整合有适航认证、标准制定经验的院所高校力量,同民航局共同探索完善无人机适航认证体系;其次是服务有适航认证需求的企业,帮助企业在这个新领域去取得认证;同时针对无人机多机型、多品类的特点,在适航认证过程中做更多的论证、试验。”天空之眼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如今,成都低空经济优势明显,已建立完整的航空产业总体设计、总装制造、系统集成和试验验证体系,工业无人机领域聚集了中航无人机、纵横股份、腾盾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10余家。
彭州将以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为目标,不断丰富拓展无人机物流、载人飞行等多元场景,加快建设小型超算中心、低空装备技术数据库等功能性项目,持续引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继续完善共享商务、研发中试、生活配套及产业服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做强无人机智慧谷、低空经济产业园、航空动力小镇3大载体,构建集场景、平台、融合、服务、管理等为一体的产业生态。
“下一步,实验室将正式启动纵横大鹏CW-100等型号低空飞行器适航认证工作,并根据适航能力建设需求,吸引更多高校、科研院所、权威三方检测机构和各类型顶尖人才会聚彭州,争当低空经济领域适航认证等技术服务的‘拓荒者’,全力争创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天空之眼相关负责人说。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彭州发布 《全国首个!彭州这个实验室,引领低空经济向云端竞逐》[阅读原文]。 |